地圖魚常見病防治措施手段 觀賞魚
很多人家里會飼水產,布置在客廳等地方的玻璃魚缸中,五彩斑斕或者姿態別致的魚在游來游去,別有一番意境,不少人喜歡飼養地圖魚,地圖魚生命力比較強,但不注意也會發生魚病,我們來了解下地圖魚常見病及防治方法吧。
白點病
【癥狀】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后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
【防治】①可利用白點蟲不耐高溫的方法,提高水溫到30度。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自魚體表面脫落后。②紅藥水治療,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紅即可,寧少勿多!浸泡5~10分鐘,每天1~2次。以上這些資料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如有不確切或遺漏的地方也請魚友指正補足。
爛鰭病
【癥狀】尾鰭和尾巴處有明顯的殘缺,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衍生到尾鰭根處,引發更嚴重的病癥。
【防治】①在10千克水中溶解1克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20分鐘,或選擇低濃度劑量進行潑灑,能抑制此病蔓延,逐漸恢復各鰭的生長發育。②0.0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潑灑治療,可有效地抑制此病蔓延。
氣泡病
【癥狀】氣泡病也是地圖魚容易患上的疾病之一,但是病發幾率不高,典型的表現就是地圖魚身上會有很多的小氣泡,主要發生在地圖魚胸鰭、腹鰭、腹部這些地方。
【防治】①沖氣,水溫宜控制穩定,使水體中過飽和的氧氣散發到空氣中。②徹底換水,排出老水。
蒙眼病
【癥狀】初期眼膜出現白霧現象,多是單眼,中期眼球渾濁,末期時眼睛腫,并且長出白色棉絮錐形物。這時候期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有死亡之慮。
【防治】①初期:初期發現魚只眼膜有白霧現象,應立刻換水三分之一,并加入適當粗鹽,濃度為千分之五,即200公升水放入一斤粗鹽,并且加溫至30~32℃。觀察二天是否改善,如無惡化,則須加強換水,每三日換水四分之一,并加入適量鹽,即可痊愈。②中期:則需要投藥進行藥浴治療。以水溶性之金霉素、青霉素、或魚類專用藥。如使用魚類專用藥可依照說明使用,金霉素、青霉素在每公升水放入一、二萬單位。進行藥浴時須提高溫度2℃~3℃,且加以觀察,配合藥性時效重新加藥,并且換水四分之一。
【注意】眼球混濁嚴重,復原時間較慢,約三至五個月才會治愈。如果腫脹現象消除,可減少使用藥量或停用。復原后黑眼珠會較原先小,但無大礙。
地圖魚常見病防治宜忌
1、宜無病先防,忌病后尋藥。魚類發病初期癥狀不易觀察到,待發現時病魚常已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給用藥帶來困難。
2、宜定期預防,忌人防我防。魚類發病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初春、晚秋低水溫期魚類易發水霉病,初夏、中秋易發草魚及青魚的老“三病”,夏季高水溫期則是暴發性魚病的高發季節。根據魚病發生的這種規律性,可以超前預防。
3、宜綜合預防,忌單一用藥。魚類發病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因而預防魚病必須針對各類致病因子、采取綜合措施,抑制病原體,改善水環境,提高魚體抗病能力。包括徹底清塘、魚種消毒、定期注水和施用生石灰、科學施肥與投餌,定期內服外治等。
4、宜低溫消毒,忌高溫藥浴。藥浴是防治魚病的重要方法,一般都在低溫季節放水產種時,在木桶或木盆里進行,夏季采用這種方法,由于水溫高,藥物作用增強,危害性很大。
5、宜輪換用藥,忌單一用藥。水體中如單用一種藥物防病治病,魚類的各種致病菌和寄生蟲會產生抗藥性,降低用藥效果,應積極推廣輪換混合用藥,但酸性藥物和堿性藥物不應混合使用。
6、宜擇時用藥,忌隨時用藥。魚藥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全池潑灑藥物的使用效果與水混、溶氧、光照等有密切的關系,水溫高、溶氧豐富、光照強,可以加快用藥生效速度和提高藥效,減輕用藥副作用。因而防治用藥宜在晴天午后進行。
7、宜適量用藥,忌亂加藥量。各種魚藥用量都是經多次試驗后確定的,可有效地防治魚病,且副作用小。如過量使用,不但加大了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藥害。
8、宜選用非金屬容器貯溶藥物,忌用金屬容器。魚藥大都是化學合成藥物,化學性質不太穩定,易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成分和性質都發生變化。因此貯存、溶化魚藥應選用陶瓷、木材、塑料等非金屬材料制成的容器。
——觀賞魚特種水產創業專題:(觀賞魚)地圖魚常見病防治方法措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