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節日IP 連續24屆的
1-8月份,黃山市共接待游客5643.47萬人次,同比增長84.96%,較2019年增長9.45%,全市旅游總收入521.95億元,同比增長81.14%,較2019年增長11.98%。
為持續旅游熱潮,豐富旅游業態,2023年黃山旅游節將于9月16日在歙縣徽州古城府衙廣場正式拉開帷幕。
目前,黃山旅游節已經成功舉辦了24屆,今年首次在歙縣舉辦。
2020年上海旅游節首次設立長三角分會場,黃山市就作為三大分會場之一進行了積極參與和展示。今年,上海旅游節全面回歸線下舉行,為持續深化長三角文旅一體化合作,黃山市“全力融進去,主動靠上去”,將通過多種方式為上海市民及長三角游客呈上豐富多彩的文旅盛宴。
2023黃山旅游節開幕式還將積極聯合杭州都市圈、“聯盟花園”和大黃山區域,邀請各城市代表共同出席、啟動開幕,并分別組織有地域代表性的節目參加,通過“黃山搭臺、大家唱戲”,聯袂呈現一場地方特色濃郁的文藝展演。
今年旅游節有啥特點?
區域聯動方面:2023年黃山旅游節作為第34屆上海旅游節分會場之一,將同期舉辦開幕式,一同唱響主題曲《共同的節日》,在時間、空間、形式上實現夢幻聯動。開幕式還將積極聯合杭州都市圈、“聯盟花園”和大黃山區域,邀請各城市代表共同參與,通過“黃山搭臺、大家唱戲”,聯袂呈現一場地方特色濃郁的文藝展演,實現文旅資源互聯互通,推動區域客源互享互送,進一步擴大黃山旅游節的影響半徑,全方位展示黃山市“城市會客廳”形象。
文旅融合方面:2023年黃山旅游節是歷屆旅游節時間跨度最長的一屆,在為期近4個月的時間里,黃山市文旅局將廣泛組織市內各區縣和重點文旅企業,策劃舉辦50余項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包括:黃山市康養旅行大會、第十四屆皖江八市群藝(民歌)大賽、大黃山首屆詩詞大會、中國農民豐收節黃山市主場活動暨徽文化大地藝術季——歙縣第四屆九砂秋禧節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創新演繹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成果。
惠民利民方面:2023年黃山旅游節堅持從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發,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推出一系列參與性強、互動性高、體驗感好的文旅活動,通過非遺文創、民俗展演、賞秋曬秋、自駕露營、美食品鑒等,讓廣大市民游客充分領略秀美黃山、煙雨徽州的獨特魅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8月10日上午,安徽省委舉行《關于深化文旅融合彰顯徽風皖韻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省的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在實施安徽旅游新高地建設工程中提出,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輻射帶動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全域高質量發展;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地,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建設全國紅色文化傳承地,擴大安徽紅色文化影響力;建設長三角生態康養首選地,打造世界級長三角“詩畫古鎮”“道源問道”等品牌。
為了讓大家享受更多的旅行福利,9-10月,黃山市將延續“免減優·促消費”系列活動措施,通過市、區縣和景區聯動,統籌發放總規模約5000萬元的文旅消費券,歡迎大家關注“黃山文旅”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活動詳情。
一是“創意黃山美在徽州”花車巡展。黃山是一座山,“登黃山天下無山”;黃山更是一座城,“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黃山還是文化客廳新坐標,“相逢坐上客,俱是此鄉人”。此次花車巡展,我們將系統融入迎客松、新安江、徽州古村落和傳統非遺等代表性元素,期待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二是“樂游云購·917”旅游美食嘉年華。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一道名揚天下的“臭鱖魚”,一年就能賣出40個億。此次美食嘉年華,我們將現場烹制經典徽味——臭鱖魚、毛豆腐,再配以唇齒留香的祁門紅茶,歡迎大家來興業太古匯品鑒。
三是精品旅游線路推薦。我們圍繞賞美景、品美食、住美宿、看民俗,為本次上海旅游節精心編制了“城市漫步”“古村探訪”和“寓教親子”三條旅游線路,帶領大家感受黃山旅游新特色、新玩法,相信一定會給各位帶來更美好的旅行體驗。
四是黃山文化旅游節時空互動。為營造濃郁的節慶氛圍,與上海旅游節形成聯動,我們將于9月16日晚在黃山市歙縣徽州古城舉辦2023年黃山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一同唱響主題曲《我們共同的節日》。本次黃山文化旅游節將持續到12月,超多精彩等您來打卡!
魚燈文化 施亞磊攝
百徽之源,歙縣旅游屢次破圈
截止8月31日,歙縣2023年共接待游客突破894.6萬人次。旅游向好,前景廣闊。
這永不落幕的節日IP,今年為何在歙縣舉行開幕式?
9月12日晚上9點,歙縣縣委書記汪凱主持召開2023黃山旅游節開幕式籌備工作推進會,聽取籌備進展情況,研究安排各項工作。強調各項籌備工作已進入全力沖刺階段,要緊緊圍繞籌備工作方案要求,做到責任再壓實、工作再深入、措施再優化,把各項籌備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力求活動出色出彩出眾出圈,展現“歙采繽紛”。
歙縣是文旅大縣,百徽之源,在全面利用文旅資源上,歙縣一直在創新努力。
歙縣境內文旅資源豐富,美景連連。不僅有徽州古城、黃山歙縣牌坊群鮑家花園、新安江山水畫廊、雄村等5A、4A級景區,還有小眾打卡景點,許村、山中天谷、瞻淇、汪滿田、坡山、石潭、漁梁壩等等,每一處景致都有故事,每一處景致都讓人流連忘返。
如何始終緊扣徽州文化頂流IP,創意創新挖掘文化旅游資源、培育文化旅游業態,增強核心競爭力,拓展消費空間,來實現徽州文化價值有效轉化?面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豐富的旅游資源,歙縣一直在思考。
沉浸山水人文間,俯仰天地皆美景。
今年五一期間,黃山市歙縣、淮南市壽縣文旅局長隔空話旅游。“徽州文化”,遇到“楚文化”擦出了別樣的火花;
2023年初,歙縣又創新推出“徽文化·大地藝術季”農商文旅體新品牌,厚植徽州鄉土,立足徽文化之源,守正創新、創藝創生,喚醒古城歙縣文化記憶。
徽州“曬秋” 施亞磊攝
新表達,“藝”和“創”盡展風采
千年古城,煥新出發。
年初,歙縣組建國有歙州農文旅集團,以“徽文化·大地藝術季”“歙采繽紛”兩塊公共品牌為載體,加強對全縣文旅資源整合利用及一體化運營。落成“徽州畫夢錄”數字劇本游,推動建設魚趣館、仁和樓剪紙館、非遺展示館、數字鄉村館等10余種新型業態。
在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歙小菊”“錦小鯉”“歙小獅”等徽文化元素IP文創“出圈”,作為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載體,160余種文創產品熱度十足。甕城徽州遞鋪、洪琴湯圓、陽和門魚趣老爺咖啡,除了提供咖啡、橙汁、茶等飲品外,還有華服秀、情景劇等表演。
鄉村旅游多點開花,“云上坡山”“國際槐潭”“夢幻石潭”“四月鄉村”“曬秋陽產”....。月月有花,季季有果。
作為全國首批、安徽省唯一的“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縣,歙縣化村為景,開展賣花漁村、九砂、問政、槐塘等村落景區創建;利用鎮村閑置資源進行創新化激活,由村集體打造運營九砂咖啡館、瀹潭漁味館、槐塘思鄉特產店等鄉村新業態;以激發旅游消費活力為切口,跳出傳統景區維度,培養形成漁梁美食村、河西美食街區、瀹頂自駕游房車露營基地、打箍井街主題民宿聚落和荷花形特色田園鄉村等業態,引導游客“情懷奔赴”。
憑風助力,向“夜”而生。歙縣還舉辦“元宵鬧花燈”“春日市集”“魚燈文化節”等系列夜間文旅活動,現場互動頻繁,讓每一位市民游客都能身臨其境,沉浸式地感受徽文化衍生的大地藝術!
夜經濟,“亮”和“留”彰顯活力
作為安徽省首個“非遺夜市”——徽州古城非遺夜市,每周六晚上常態化開市,集中展示徽味之美、徽匠之巧、徽藝之雅。
傳統非遺市集,融入各種潮玩,活字印刷拓印、古典簪花、徽墨描金,以融合創新的形式加以呈現,為非遺產品增加直面市場的機會和利潤支持,保護和傳承的同時推陳出新、融合發展。同時,優化培育的練江新夜市、百花夜市、城墻根夜市掀起夜間文旅消費新風尚。
民俗之光,點亮徽州。
歙縣舉辦魚燈文化節暨魚燈制作技藝創新大賽,對魚燈表演形式進行編舞,將“魚燈、魚景點、魚味、魚宿”等魚產品串點成線,推動魚燈創意經濟轉化。
汪滿田魚燈、瞻淇魚燈,千萬游客共襄“大魚徽州。
同時,以民俗展演為切入點,塑造夜間旅游特色產品。13項民俗展演類非遺項目先后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元宵、端午等傳統節日綻彩,“板凳龍”“疊羅漢”“大刀燈”等民間夜娛“大秀”精彩吸睛。
徽州古城緊跟消費升級趨勢,關注年輕化消費場景,結合地域文化,豐富夜間經濟業態模式,創新打造了夜間體驗消費項目。先后推出了陽和門光影秀、博物館奇妙夜等夜游活動;魚燈天街、古詩詞投影吸引詩詞愛好者、漢服愛好者頻頻打卡。
據悉,“徽州府有囍”大型沉浸式演出將于今年“十一”期間在徽州府衙正式上演,屆時觀眾不僅是觀演者,也是共創者和體驗者。
非遺傳承,“守”和“變”相伴相生
歙縣物華天寶、人文薈萃,擁有數量眾多、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徽文化·大地藝術季”以歙縣170項非遺代表性項目為底氣,在“守”和“變”中保護傳承。
在徽州古城剪紙館,非遺老師現場教學,疊紙、畫形、剪樣....。。一幅幅生澀但卻有模有樣的趣味剪紙作品躍然紙上。除了剪紙,徽墨描金、歙硯雕刻、徽州民歌教唱等以非遺體驗為主的“徽州古城精品研學課程”榮登2022年度“港澳青少年內地游學推薦產品”名單榜首,古城非遺研學如火如荼。
歙縣建成全省首個縣級非遺館并對外開放,開辟公共藝術角,免費提供給民間藝人、網紅達人進行藝術創作,以有形實物展示無形文化,以有限空間展示千年歷史。據悉,非遺館開館以來,魚燈制作體驗課程深受游客青睞,“扎魚燈夜游古城”成為眾多游客休閑游首選項目。
傳承保護是基礎,持續創新是動力。
歙縣發揮旅游資源和非遺文化優勢,利用新方式為文旅產業注入新活力,游客的體驗性、參與性、互動性不斷增強,文旅活力進一步迸發,著力推動“徽文化·大地藝術季”農文旅融合新品牌走向更高維度。
可以說,與往屆相比,今年旅游節更兼具區域聯動、文旅融合、惠民利民,黃山正在擘畫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藍圖。
秀美黃山、煙雨徽州。
黃山上新、歙縣向上……
(注:趙俊燕、吳炯對此文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