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老外在tiktok上學中文?竟然也內
老外學中文的愛與痛,一直是MEME表情包界的經典梗,道不盡的辛酸淚。
現在,這股風刮到了短視頻。作為日常生活的記錄手段,來自各地的中文愛好者們自然不會放過這絕佳素材。
學中文就成了新一輪整活。玩得好學得好,評論熱情高漲,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也讓學中文的up主自己練著更來勁,路過的鴨子看了都想跟著嘎兩句。
老外學中文有多卷?
派對里遇到華裔帥哥,美眉在線求翻譯學中文。
語言學習app多鄰國成打卡利器,每天刷學時,即便再熱的場子也不能忘記卡在0點之前
趕完最后一票,我刷駕考寶典都不帶這樣。
與此同時,酒醉的姑娘在酒吧廁所蹲坑大練口語。
你好嗎,謝謝,我愛你,僅三句萬能公式足以應對各種社交場面。
來者皆是客,寒暄了都得愛,一套流程下來中文十級,不只是語言上的量化,重點參悟了中國人熱情講禮的精神。
一旦掌握了一些冷知識發上與更多人共享,艷驚四座的威力能讓更多國際友人被中文圈粉。
啪啪啪原來是這個意思?
掌握這個知識點的主婦目光呆滯、若有所思,忍不住立馬跟廣大同胞掃盲。
顯然西方世界幾乎沒有接通這條信息,評論區大呼學到了!
含蓄是中華美德,直白大膽的西方人顯然并不能立即領略其中的奧妙。
有網友用“為愛鼓掌”進一步科普,up主醍醐灌頂,秒贊中文富有詩意博大精深。
可想而知,學習一門語言,得另辟蹊徑,解決剛需。
情緒上頭時想發泄卻吃了啞巴虧怎么行,這類詞匯屬于剛需,得首先掌握。
網絡熱詞,口癖等常用詞成了中文學習區流量密碼,許多up主老師情景教學,在線答疑,大部分播放量都以萬計。
反正都是刷視頻,不求學多少,一兩個詞學到就是一輩子,寓教于樂更受歡迎。
法克魷被別家做了,這家老師就做WTF。
WTF的中文是“什么鬼”。很好的翻譯,不求信達雅,而是用流行熱詞對口翻譯,講究的是個脫口而出。
評論區也不乏較真的nerd。認為“什么鬼”應該等于what 而不是fuck。這是沒有融會貫通,看事物只看表面的典型,老師也不多做辯解。
順著這個思維又有人提了意見,認為按意義來說“什么鬼”更接近what the hell。
那么這兩個英文短語本就意思接近,都用也不會出錯。
反正都是口語。
正是憑借淺顯易懂的趣味翻譯贏得了一眾網友好評,這位名叫的對外漢語老師在有2百萬學徒。
顏值主播沒有用,老外就喜歡這樣穩重大方的老師。
每條視頻不超過30秒,也不搞情景對話,全是一句話翻譯,只上干貨。
內容過硬,自然廣受好評。至于有些黑子認為她的翻譯并不精準,那也只是少數意見,不傷大雅。
比如多個近義詞一“傻”蔽之,要是深究語法可能有出入,但只要講出來我們都能聽懂,這就是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