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獲人物形象分析和主要事跡——皮皮作文網(wǎng)
孟獲是中國三國時期南中一帶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曾經(jīng)起兵反叛蜀漢,后來被諸葛亮七擒七縱并降服。《三國志》本傳中并未記載孟獲其人,他的相關(guān)事跡僅在《漢晉春秋》和《襄陽記》等史籍中有記載,小說《三國演義》中也對“七擒孟獲”的故事進行了詳細(xì)的描述。
七擒孟獲”是《三國演義》大書特書的篇章,歷來廣為流傳。說的是劉備病逝白帝城后,蜀國南邊相繼發(fā)生叛亂。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經(jīng)過充分準(zhǔn)備后,親率大軍南渡瀘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貴地區(qū)的叛亂,鞏固了蜀國的后方。在這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南征中,諸葛亮為了達到“攻心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獲,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云南許多地方還保留著“七擒七縱”的地點。
關(guān)于孟獲其人,學(xué)界一直是有爭議的。民國時云南地方史志專家張華爛先生作《孟獲辯》稱孟獲是“無是公”,他認(rèn)為:“陳壽志(指陳著《三國志》)于南中叛黨雍闿高定之徒,大書特書,果有漢夷共服之孟獲,安得略而不載?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為‘獲’,天下安有如此湊巧之事?”張華爛的觀點其實代表了許多學(xué)者的觀點。那么,到底有無孟獲其人?
黃承宗認(rèn)為,雖然孟獲的生卒時間無法考證,但孟獲是實有其人的。孟獲的籍貫和家世,多與南中大姓有關(guān)?,F(xiàn)在云南昭通第三中學(xué)內(nèi)著名漢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縣縣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該碑記載漢代孟姓在歷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兩個大姓之一。
除此而外,有關(guān)孟獲祭祀的歷史非常久遠(yuǎn)。據(jù)目前發(fā)現(xiàn)的實物資料,最早是唐代和宋代時期。至于建國前西南諸省,或建祠廟,或附祀土主廟以祠孟獲者多處。僅西昌縣石柱子土主廟、青龍寺、五顯廟均設(shè)像祭祀。民間所供五顯埴神,其畫軸左側(cè)第三層排列中有一孟獲像,俗稱“掃壇蠻王”。
關(guān)于孟獲的史料記載非常簡略,《漢晉春秋》僅記載他是一位“為夷漢所服”的首領(lǐng)。他到底是漢人還是彝人?長期以來形成兩種觀點。一派史家的觀點認(rèn)為,孟獲的民族是漢族。而另一派史家的觀點認(rèn)為孟獲是彝族。
支持孟獲是漢族一派的理由,是孟姓雖為南平歷史上的大姓,但孟氏有朱提孟氏和建寧孟氏之分。朱提孟氏自西漢時就有在內(nèi)地為官者。而建寧孟氏是朱提孟氏南遷而來的。三國時有孟琰(朱提)、孟獲、孟干、孟通等。彝族中雖有祖先是孟獲的傳說,但也有彝族幫助諸葛亮打孟獲的傳說。所以,孟獲可能是南遷的漢族。
而支持彝族一派認(rèn)為,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被賜漢姓者歷代都有,因此不能以姓氏來判斷其族別。至于少數(shù)民族受歷代統(tǒng)治者挑動而互相殘殺,或奉命征剿。所以彝族幫助諸葛亮打孟獲并不能作為孟獲是漢族,而非彝族的證據(jù)。
黃承宗認(rèn)為,在南中歷史上確曾有楚人王滇記載的一些大姓落籍在南中,其實他們的勢力時有消長,但他們當(dāng)屬少數(shù)人,時間長了與當(dāng)?shù)孛褡迦诤希鄶?shù)已不知遷徙南中的年代,這種現(xiàn)象在歷史上根本是常見的。這類情況的族屬當(dāng)然視為當(dāng)?shù)氐耐林恕?/p>
孟獲的族別應(yīng)當(dāng)是彝族,近年來在貴州整理彝文典籍時,也發(fā)現(xiàn)了孟氏的譜系記載。
關(guān)于“七擒七縱”孟獲的史實是不是真實的一事,眾說紛紜。“七擒七縱”的最早由來是《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另外在《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也有簡要的記載。但《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及當(dāng)時率軍首領(lǐng)《三國志·蜀志》卷十三《李恢·呂凱傳》均沒有直接記載。而北宋的《資治通鑒》則提到:孟獲被“七擒七縱,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fù)反矣?!憋@然是采納了《華陽國志》的記載。究竟是陳壽以后的史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了新資料,彌補了《三國志》的不足,還是他們僅僅根據(jù)傳說而記入史冊的,有待史學(xué)家進一步深究。
1983年4月,著名歷史學(xué)家、四川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繆鉞先生在全國首屆《三國演義》學(xué)術(shù)討論會上指出,諸葛亮哪有那樣大的本事,把孟獲當(dāng)小孩一樣隨便放了又捉?已故著名滇史專家、西南歷史地理專家、原云南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方國瑜先生在《諸葛亮南征路線考記》一文中說,七擒七縱孟獲之事不過是民間傳說,載于志書者更多附會,不值辯論。方先生還在其所著《彝族史稿》一書中對此問題作了一番深入的考證,認(rèn)定關(guān)于諸葛亮七擒孟獲之說“像煞有其事,完全是虛構(gòu)的。”當(dāng)代著名三國史研究專家、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譚良嘯先生也在《諸葛亮“七擒孟獲”質(zhì)疑》一文中說,七擒一事,實近乎離奇,諸葛亮俘孟獲不殺當(dāng)是有的,但“七擒七縱”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黃承宗先生指出,關(guān)于”七擒孟獲的地點,據(jù)《滇元紀(jì)略》稱:“七擒孟獲:一擒于白崖,今趙州定西嶺。一擒于鄧賒豪豬洞,今鄧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縣巡檢司東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愛甸,今順寧府地。一擒于怒江邊,今保山縣騰越州之間。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從這些地點的分布來看,覆蓋是現(xiàn)在云南省內(nèi)的廣大地區(qū)。從當(dāng)時交通情況看,是兵卒步行,輜重馬匹馱運。
從時間來分析。諸葛亮的南征開始于建興三年春,平定完叛亂班師回成都是秋天。從成都出發(fā),到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渡瀘處,已經(jīng)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剩下的時間,即使完全不停的走也走不完各點,更談不上還要在七個地點都要打仗。
黃承宗認(rèn)為,“七擒七縱”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后來的《三國演義》和劇本加以渲染,使情節(jié)尤為離奇,荒誕不經(jīng)。而實際上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勢力,保障他們的利益;一反兩漢以來委官統(tǒng)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對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運糧。既籠絡(luò)了地方首領(lǐng)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銀、丹、漆、耕牛、戰(zhàn)馬。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使他能專事北伐中原,而后方南中境內(nèi)保持安定。
有人說,“七擒七縱”是根據(jù)《三國演義》改編的,而且還有兩個版本。
第一版本: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托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dāng)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 戰(zhàn)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lǐng)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什么勝敗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獲。放走孟獲后,孔明找來他的副將,故意說孟獲將此次叛亂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頭上。副將聽了十分生氣,大聲喊冤,于是孔明將他也放了回去。副將回營后,心里一直憤憤不平。一天,他將孟獲請入自己帳內(nèi),將孟獲捆綁后送至了漢營??酌饔糜嫸吻塬@了孟獲,孟獲卻還是不服,諸葛亮便又放了他。這次,漢營大將們都有些想不通。
他們認(rèn)為大家遠(yuǎn)涉而來,這么輕易地放走敵人簡直是像開玩笑一樣。孔明卻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以力服人將必有后患。孟獲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優(yōu)給他獻了個計謀。半夜時分,孟優(yōu)帶人來到漢營詐降,孔明一眼就識破了他,于是下令賞了大量的美酒給南蠻之兵,使孟優(yōu)帶來的人喝得酩酊大醉。這時孟獲按計劃前來劫營,卻不料自投羅網(wǎng),被再次擒獲。這回孟獲卻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歸山。孟獲回到大營,立即著手整頓軍隊,待機而發(fā)。一天,忽有探子來報:孔明正獨自在陣前察看地形。孟獲聽后大喜,立即帶了人趕去捉拿諸葛亮。不料這次他又中了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甕中之鱉??酌髦@次肯定還是不會服氣,再次放了他。孟獲帶兵回到營中。他營中一員大將帶來洞主楊峰,因跟隨孟獲亦數(shù)次被擒數(shù)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諸葛亮。為了報恩,他與夫人一起將孟獲灌醉后押到漢營。孟獲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內(nèi)賊陷害??酌鞅愕谖宕畏帕怂?,命他再來戰(zhàn)。這次,孟獲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這木鹿大王之營極為偏僻,孔明帶兵前往,一路歷盡艱險,加上蠻兵使用了野獸入戰(zhàn),使?jié)h兵敗下陣來。這之后漢兵又碰上了幾處毒泉,使情況變得更為不妙。幸虧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將軍及孟獲兄長孟節(jié)指點,他們才安全回到大營?;貭I后,孔明造了大于真獸幾倍的假獸。當(dāng)他們再次與木鹿大王交戰(zhàn)時,木鹿的人馬見了假獸十分害怕不戰(zhàn)自退了。這次孟獲心里雖仍有不服,但再沒理由開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舊放了他。孟獲被釋后又去投奔了烏戈國,這烏戈國國王兀突骨擁有一支英勇善戰(zhàn)的藤甲兵,所裝備的藤甲刀槍不入??酌鲗Υ藚s早有所備,他用火攻將烏戈國兵士皆燒死于一山谷中。孟獲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后將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后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dān)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傳說中的第二個版本:蜀軍大舉南征,孔明用計挑撥離間,使高定殺了雍闿、朱褒,提著兩人首級來降,永昌之危遂解。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守將呂伉獻上“平蠻指掌圖”,孔明大喜,以呂凱為向?qū)Ч?,深入蠻境。正待出兵,忽報天子差使者前來犒軍,乃為馬謖。
孔明問馬謖怎樣才能平定南蠻造反。馬謖說蠻人反復(fù)無常,必須令其心服才行??酌饔X得這話很有道理。
孔明大敗南蠻的三洞元帥后,又布下伏兵,讓王平、關(guān)索誘敵。二人假裝戰(zhàn)敗,引南蠻王孟獲入峽谷,再由張嶷、張翼兩路追趕,王平、關(guān)索回馬夾攻。孟獲抵擋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孟獲不服,要與孔明再戰(zhàn),若再被擒才服??酌鞅惴潘厝?。
孟獲在瀘水扎寨,請兩洞元帥相助,他怕中孔明計謀,只守不戰(zhàn),要等天熱后讓蜀軍自行退兵。
孔明令軍士在樹林中扎寨以避暑熱,又令馬岱領(lǐng)三千兵從沙河口渡河,繞到蠻兵后方,斷蠻兵糧草,還招降了兩洞元帥作為內(nèi)應(yīng)。
孟獲堅守瀘江天險,以為萬無一失,每天飲酒取樂。蜀將馬岱半夜渡瀘水,奪了元帥董荼那的糧草,絕斷了夾山糧道,孟獲得報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懷怨恨,趁孟獲大醉,糾集手下將孟獲綁了見孔明。孟獲仍是不服,孔明讓孟獲看過蜀軍軍營,孟獲對弟弟孟優(yōu)說,我們已知蜀軍軍情,你領(lǐng)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獻寶,藉機殺了孔明。
孔明問馬謖是否知道孟獲的陰謀,馬謖笑著將孟獲的陰謀寫于紙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內(nèi)下藥,讓孟優(yōu)等蠻人吃喝。
當(dāng)夜,孟獲帶三萬兵沖入軍中要捉孔明,進帳才知上當(dāng),孟優(yōu)等蠻兵全部爛醉如泥。魏延、王平、趙云又分兵三路殺來,蠻兵大敗,孟獲一人逃往瀘水。
孟獲在瀘水被馬岱扮成蠻兵的士兵截獲,押見孔明。孟獲說這次是弟弟孟優(yōu)飲酒誤事,仍不服氣。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獲為了報仇,借了十萬牌刀獠丁軍,來戰(zhàn)蜀兵。孟獲穿犀皮甲,騎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體,涂著鬼臉,披頭散發(fā),像野人般朝蜀營撲來??酌鲄s下令關(guān)閉寨門不戰(zhàn),等待時機。
等到蠻兵威勢已減,孔明出奇兵夾擊,孟獲大敗,逃到一棵樹下,見孔明坐在車上,沖過去便要捉拿,不料卻掉入陷坑里反被擒獲。孟獲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獲躲入禿龍洞求援,銀冶洞洞主楊鋒感激日前孔明不殺其族人之恩,在禿龍洞捉了孟獲,送給孔明。孟獲當(dāng)然不服,要再與孔明于銀坑洞決戰(zhàn),孔明又放了他。
孟獲在銀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請能驅(qū)趕毒蛇猛獸的木鹿大王助戰(zhàn),正在安排要與蜀軍決戰(zhàn)之時,蜀軍已到洞前。孟獲大驚,妻子祝融氏便領(lǐng)兵出戰(zhàn)。
祝融氏用飛刀傷了蜀將張嶷,活捉了去,又用絆馬索絆倒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計捉了祝融氏,用她換回了張嶷、馬忠二將。
孟獲要木鹿大王出戰(zhàn)。木鹿騎著白象,口念咒語,手里搖著鈴鐺,趕著一群毒蛇猛獸向蜀軍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準(zhǔn)備好的木制巨獸,口里噴火,鼻里冒煙,嚇退了蠻兵的怪獸,占了孟獲的銀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緝擒孟獲忽得報,說孟獲的妻弟將孟獲,帶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聲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獲不服,說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酌饔谑怯址帕怂?。
孟獲又請來烏戈國的藤甲軍,與孔明決戰(zhàn)??酌饔糜蛙嚮鹚師懒藷o數(shù)蠻兵,孟獲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孔明見蠻地已平,班師回國。行至瀘水,狂風(fēng)暴雨大作,兵馬不能過河。當(dāng)?shù)赝寥苏f是鬼怪冤魂作怪??酌髟跒o水邊祭祀亡靈,放聲大哭。瀘水才變得平靜,大軍方能渡河而回。
大軍回到成都,后主劉禪出城三十里迎接。劉禪與孔明并車而行,設(shè)太平筵,重賞三軍。從此每年有三百多個鄰邦向蜀國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