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看見》
《看見》——柴靜
book 2023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也沒有完美的世界圖式。認為一個人、一個概念、一次訴訟就可以徹底解決現(xiàn)實問題,如果不是無知,就是智力上的懶惰。”
作者簡介
柴靜,出生于1976年,山西臨汾人。曾擔任湖南文藝廣播電臺主持人、湖南衛(wèi)視《新青年》節(jié)目主持人。2001年,加盟中央電視臺,陸續(xù)在《東方時空·時空連線》《新聞?wù){(diào)查》《24小時》《面對面》等欄目擔任主持人及出鏡記者;2011年,參與創(chuàng)立專題欄目《看見》,并擔任主持人。
《看見》是柴靜個人成長的自白書,講訴了柴靜從對新聞一無所知的新人,嘗遍失敗、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為央視女記者和主持人的經(jīng)歷。
《看見》是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真實記錄了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華南虎照事件、藥家鑫事件等在21世紀頭十年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
《看見》的寫作動機,很自然也很簡單,總結(jié)起來就是兩個“離開”。第一個是2008年引柴靜入央視的“導(dǎo)師”、《東方時空》創(chuàng)辦人之一陳虻去世,第二個是2009年突然調(diào)離《新聞?wù){(diào)查》。兩件事,都是柴靜無法預(yù)期的,讓柴靜感覺到生死萬物的無常。
談到寫書的過程,柴靜說非常困難,從決定動筆至完成,用了4年多時間,中間停斷過多次,有時一停就是半年一年。當她覺得不能誠實對待自己的時候,就不動筆。等待心結(jié)慢慢解開,等待記憶慢慢清晰,等待時間慢慢消化。
作品影響
◆截止2013年1月,僅僅用1個月時間,柴靜的《看見》銷量已經(jīng)過100萬冊。
◆2013年12月,亞馬遜中國年度圖書榜發(fā)布,柴靜《看見》登榜首。
◆截止2014年1月,《看見》銷量近300萬冊。
作品評價
主持人崔永元:“《看見》不僅是個人的記憶,也是一個群體的記憶,甚至有可能成為民族記憶的一部分。”
編輯劉瑞林:“《看見》這本書不同于一般名人出書。它是紀實,也是文學,是個人傳記,也是社會變遷的備忘。讀初稿時,我就迫切希望我的女兒能讀到,對于了解中國,對于個人成長,都有啟發(fā)。”
作家張立憲:“關(guān)于這本書沒有更多要說的了,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了,接下來要交給讀者,她的好和遺憾要交給讀者,這里面有她作為一個職業(yè)人所經(jīng)歷的事情,現(xiàn)在又提倡新聞專業(yè)主義,包括小柴平時聊天的時候也經(jīng)常會提到心目中的偶像記者、偶像主持人,也會談到別人是怎么來做采訪、怎么做主持、怎么做新聞的。但是這本書并沒有描述像很多我們司空見慣的明星的書一樣,描述新聞專業(yè)領(lǐng)域做的有多么好,她描述的是要想把新聞專業(yè)主義做得好是多么難,我覺得這是這本書比較好的一點。從我目睹這部書稿漫長的寫作過程,我想把文章寫好、寫得多么好,可能這部書里面沒有體現(xiàn)出來,但是至少我體會到的是要想把文章寫好是多么難,小柴給了我們一個很生動的例子。”
《看見》是記者柴靜所撰的長篇自傳集。初版時間為2012年。
《看見》記錄了十年間重大的公共事件,如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藥家鑫事件等的記錄,更有柴靜個人的精神成長歷程。柴靜首次將十年央視經(jīng)歷、個人成長心路與中國大事件糅合在一起,傳達了對人的“同情之理解”和對“眾口一詞”的質(zhì)疑。
《看見》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