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鹽,什么時候才該用它?
對于鹽的功效,相信不少魚友在新手的時候就聽了不少的前輩說過。具體的功能用簡單直白一些的話來講,就是利用鹽的特性, 我們也知道很多腌魚腌菜腌肉都是使用高濃度的鹽對材料的細胞進行滲透,導致細胞脫水,從而起到防腐的作用。
而利用鹽通過吸收水分來有效地殺死某些類型的細菌。 這里就要注意,某些類型的細菌。也就是,魚缸下鹽是可能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但不是像消毒那樣 99.99% 殺菌。
再簡單一點來講,下鹽和下殺菌水都是有類似的效果,針對部分某些細菌比較受藥敏感。 一定濃度的鹽是能起到一定的殺菌效果,而過高濃度的鹽對魚是有傷害的。
一般水族下鹽殺菌濃度是千分之三,預防性用量減半。但這里很多魚友也沒注意的一個細節,預防性的下鹽,每次換水后都喜歡往缸里下點鹽。最終,缸里的鹽濃度不斷上升,導致魚都浮背了。這都是對鹽的理解不夠充分導致的錯誤操作。
所以這次我們就來講講,水族鹽,什么時候該用它?
首先要提醒大家,水族鹽和食鹽不一樣。不能代替,想下鹽的,還是乖乖的去買水族用的鹽。
水族鹽的包裝袋上一般都會有說明使用用量,不過說明書的用量說明并不準確,所以我們經常提“魚缸下鹽千分之三”以為個用量來用為標準。但很多魚友也不了解怎么算的。我給大家換算成簡單一些,就是每百升水下300 克的水族鹽。一包水族鹽基本都是500 克。如果你的魚缸是500 升的水,想下千分之三的濃度,那就是要下三包500 克的鹽,一共1500克。 市場上兩種形態的鹽基區別不大,所以用量上一樣的按克來算
有了這個概念,你想下鹽就不難了。 但我們還要注意,鹽的濃度是一直在缸里的。除非你換水。這個與一般的殺菌水之類的藥物不一樣,藥是有藥效,治療期間還需要不斷的補藥保持水中的藥效。 而鹽就不能一直補。
所以,只要你的魚缸是下過鹽,那你要記住這個濃度在多少。治療期間換水后,補鹽的量也要計算清楚。
知道了鹽的殺菌原理,知道了使用鹽的濃度計算比例,也注意了鹽的特性與藥物不同。 我們就該想想,什么時候我們缸里需要下鹽。
下鹽的情況之一
新魚進缸精神緊張,下鹽濃度在每100 升水下50~100 克之間。
低濃度的鹽,有助于緩解新魚在新的環境下緊張的情緒。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殺菌效果,防止魚在新的環境下抵抗力下降,給細菌有機可乘。當然這個濃度主要作用于魚身上,真想讓魚安全的進缸殺菌檢疫,還是用殺菌水比較有效。
下鹽的情況之二
治療魚病,下鹽濃度在每100 升水下200~300 克之間某些魚病是因為細菌感染而起,以最常見的新手會遇到的水霉病,就是霉菌所導致。而霉菌又是很怕鹽的。所以以前經常聽人說老三樣,下鹽之后,效果就非常明顯,原因正是因為你對癥下藥了。但如果下鹽三天后也沒有明顯的變化或改善,建議你就直接下藥會比較好。
下鹽的情況之三
治療魚病,像我一般情況下是不用鹽,直接用藥,會比較快速起效。但一般的藥物都是有針對性的。所以某些病菌是不受這類藥的影響時,你再怎么下藥也沒效果。另一種情況就是,發現生病立即下藥,連續下幾天都有明顯變化,但后續幾天不見有改善之時。配合下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用鹽的案例
前一陣子我在本地那些路邊水族店里很隨意的挑了4 條燕魚進缸。檢疫都做好了。結果還是發生了細菌感染的情況,3 條燕魚爛尾燒鰭,龍魚身上也長了水霉,證明這水族店的水太臟了,我應該用高猛來給這4 條魚檢疫才殺得干凈。竟然已經進缸了爆發了,那我連續三天下藥,有所改善,但不明顯,換水后再下三天,還是有所改善,未能根除,龍魚身上還有少量的水霉,有一條燕魚的爛尾特別嚴重。治療了近一周都沒見有啥變化。另外兩條是好了。因為連續的下藥換水下藥換水。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壓力。所以最后這次我選擇配合換水下鹽再下藥。鹽和殺菌水一起用。效果就變得特別明顯。顯然細菌有了耐藥性,再怎么下藥也只是不讓病情惡化,鹽和殺菌水都是一定程度的指向性殺菌。所以這個操作下來,龍魚就明顯好了。唯有一條特別嚴重的,只好撈出來,放小缸單獨治療,降低下藥的成本,也不影響正常的魚。
以上這三種情況,都可以選擇下鹽。但再次提醒大家,魚缸水中的鹽濃度,是需要通過換水來降低。只能不斷的換水來降低。簡單來舉例。
張三的魚缸100 升水,千分之三的濃度,就要下300 克的鹽。
第一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2 。
第二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1.3
第三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0.89
第四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0.59
第五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0.4
第六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0.26
第七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0.18
第八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0.12
第九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0.08
當然鹽的濃度低到一個程度,就根本可以忽視。所以大概換水8 次之后,你再下千分之三的量,鹽的濃度也就千分之3.12 ,如果換只換四次三分之一,那么下鹽就只能下每百升水250 克的量。才能保證總的濃度不超過千分之三。
再舉個例子。張三的魚缸500 升水,每次換水都喜歡下一包鹽(500 克)。大概也就千分之一的量。算是一個標準的預防性質的下鹽。
500 升水,千分之一的濃度,就要下500 克的鹽。
第一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下鹽500 克,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1
第二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下鹽500 克,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1.6
第三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下鹽500 克,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2.1
第四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下鹽500 克,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2.4
第五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下鹽500 克,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2.6
第六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下鹽500 克,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2.7
第七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下鹽500 克,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2.8
第八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下鹽500 克,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2.9
第二十次換水三分之一,換水后,下鹽500 克, 水中鹽濃度是千分之 3
最終的結果就是第20 次換水之后,不管換換多少次水,只要每次換水后下鹽500 克,都是這個1500 克的量在里面。至于濃度就看你的水體大小。也就是500 升水有1500 克的鹽。再換三分之一,再下500 克,也是1500 克的量是千分之三的濃度。如果是1000 升的水,也就是千分之1.5 。如果是300 升的水,就是千分之5 。
是不是結果并沒有我們想象那樣濃度不斷的上升, 只是上升到一個程度就保持不變,這個和換出去的量和加進來的量對等之后,這個濃度就保持不變了。
那這舉例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每次換水都下點鹽呢?
答案肯定是不行。
我們還要考慮另一個細節。就是耐藥性的問題,細菌是會不斷根據環境來調整自身的結構,簡單來講就是進化變異之類的。長期處理高濃度鹽水的環境下,慢慢就會適應這環境, 當你真正需要鹽的時候,除非比現在的濃度更高。否則就不會有明顯的效果。到時候,不是細菌受不了,而是你的魚受不了。
所以,平常沒事干,不要手賤的去下鹽或藥。定期檢疫的周期也是盡量的放長一些。除了像七彩這種不檢疫就不出彩的魚,一般的觀賞魚,保持一年一次或半年一次已經足夠。如果環境相對差一些的,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選擇每次轉季的時候做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