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浸入式學習是最好的英語學習方式嗎?
上班時候忙東忙西,總是很難找到大塊時間讀書、思考、整理。今年,有幸偷得一年閑暇,停工留學。研究生學習一個月來,自己對語言、對英語以及英語教與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愈發(fā)覺得語言實在是太有趣了,有太多待我探索與挖掘的領(lǐng)域。今天跟大家分享最近所學與所讀的一點小思考,希望未來能夠持續(xù)輸出
(立易拔難flag...)
這個周導師Troy 帶我們討論了單語論()和沉浸式英語教學,或稱全英文課堂( / only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我這一周的收獲。因為所讀書籍均為外文書籍,對一些術(shù)語的中文翻譯不太熟悉,也沒有時間去一一核查,可能存在翻譯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歡迎大家指正~我也會給每個術(shù)語注上英文,減少誤解。
相信對于每個英語學習者來說,全英文課堂或沉浸式英語學習都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很多地方都要求教師全英文上課,大家也幾乎一致認為,要提高英語就要最大程度減少中文輸入,增加英文輸入。曾經(jīng)我也如此認為。
但是,這個廣泛流傳的想法真的有科學依據(jù)嗎?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大家會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學英語方式。這是因為我們認為母語會抑制英語的學習,或者說一語會抑制二語的發(fā)展,尤其當兩種語言差異較大的時候,就比如英語和漢語。我們總有種錯覺,英語學習時犯的許多錯誤都是因為從漢語直接遷移運用( of )造成的。這一想法催生了“對比分析( )”。該假說認為,二語學習中犯的錯誤是由一語的負遷移作用造成的,一語與二語差距越大的地方,越是容易犯錯之處。因此該假說研究比較兩種語言的不同之處,并基于此預測學生在二語學習時會犯的錯誤。然而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習者所犯的錯誤并非全由母語負遷移作用造成,很多二語學習者犯的錯誤和母語學習者在習得語言過程中犯的錯誤是一樣的,而且二語學習者往往清楚哪些語言特征可遷移哪些不可遷移。
鑒于對比分析假說無法很好地解釋這些問題,學者們又提出了“偏誤分析( )",這一理論致力于分析學習者犯的錯誤,借以了解學習者對所學語言的掌握情況。它與對比分析的不同在于,它拋棄了“錯誤是由一語負遷移造成的”這一前提,同時也不依據(jù)語言的不同對學習者會犯的錯誤進行預測。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偏誤分析把學習者常犯的錯誤歸為兩類,一類叫“發(fā)展性錯誤( )",一類叫"干擾性錯誤( )"。發(fā)展性錯誤即我們上文提到的,母語者一樣會犯的錯誤,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種普遍性錯誤,任何學習此語言的人都會犯的。這類錯誤最能揭示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干擾性錯誤由母語干擾造成。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母語與二語的關(guān)系并不簡單。一語在某些方面確實會干擾二語的學習,但整體而言一語的發(fā)展能夠促進二語的學習。因為我們在習得母語時構(gòu)建的對世界、對環(huán)境和對語言的認知能夠有效遷移到二語學習中,并發(fā)揮有益作用。同時,跨語言對比(- )也能夠強化學習者對二語的理解與掌握。目前,已有無數(shù)研究表明,母語的發(fā)展程度與二語的發(fā)展程度緊密聯(lián)系,母語越好的人,越容易學好二語。而制約母語的發(fā)展,不僅會損害二語學習,還可能給學習者帶來身份認同危機。這一問題在母語是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學習者中更為突出。因為抑制母語的學習其實是在傳遞一種語言等級論( ),認為二語比一語更重要或更優(yōu)越。
除了我們對一語的錯誤認知之外,我們對"類母語者能力(-like )"的執(zhí)著追求也是沉浸式英語學習如此火爆的原因之一。幾乎每一位英語教師或英語學習者都渴求達到類母語者水平,但我們很少思考這一概念從何而來,它具體指的是什么。有些學者認為這一概念可追溯到喬姆斯基()對能力()的定義,他認為能力是說單一語言的母語者腦海里全部的語言知識。這里強調(diào)的“說單一語言的母語者”逐漸發(fā)展出了后來的單語論偏見( bias),因此這倆概念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P.S.誰能想到語言史上還有一段很長的時期視多語者為怪物,單語者為正常人呢
)
談了這一概念從何而來,那它具體指什么呢?其實它真沒有具體所指,因為首先母語者水平( )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因為不同的母語者語言水平不同,我們到底該找哪些人作為參照樣本?目前做的母語者與非母語者對比研究中都是默認找教育水平較高的母語者做參照,然而這也是一個很模糊的標準,本科算高,還是211算高,還是985??其次我們能夠獲得的母語者參照樣本總是很小的。再者在英語成為一門全球通用語( )的今天,到底誰是母語者,已經(jīng)是一個很難定義的問題了(P.S.母語或非母語使用者,標準英語等這些問題又可以談好多...)。所以類母語者能力實際上更近乎于一種理想,一種抽象概念,而非有具體數(shù)據(jù)支撐的實指。如今,領(lǐng)域不少專家在反對追求類母語者能力,因為他們認為提倡此就是在宣揚單語論偏見,而單語論偏見把母語者放在中心位置,學習者被放在一個弱勢的地位,他們永遠無法掌握目標語( ),永遠只能是一名學習者,無法成為真正的使用者,他們的語言永遠不是我們所謂的標準的語言,而是對母語者拙劣的模仿,并且他們的語言水平評判標準永遠掌握在母語者手里。這一問題其實還導致了對外教的過分追崇等現(xiàn)象,當然這又是另一個要談好久的話題了。
總而言之,對全英文沉浸式學習過分的追求源于我們對母語與二語關(guān)系的錯誤認識,同時這一追求背后的類母語者水平目標進一步加強了單語論偏見在社會上的傳播。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學?;蛘麄€社會應該提倡的不是"減少性雙語教學( )",而是“添加性雙語教學( )",即發(fā)展學生的二語能力的同時,鼓勵并支持學生母語的發(fā)展。母語與二語不是簡單的是或否關(guān)系,二者可以有機融合,而要實現(xiàn)二語的有效發(fā)展也必須重新思考與定位二者的關(guān)系。
文章有些長,感謝你耐心讀完~愿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fā)
參考書目:
,L. (2018). .
, K., & , J. J. (2017). : A .
, P. M., & , N. (2013).How are 4th - for .
, J., & Rose, H. (Eds.). (2017). in : , , and .
, P.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