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寫話),二年級小學生的煩惱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學習一向還比較輕松,每天作業雖然不少,但總是會在吃晚飯前解決。檢查作業在晚飯后進行,家長的苦差事。
一般的作業對兒子來說沒有問題,雖然每天都多少要出點錯,但兒子總是欣然改正。但自從上了二年級,老師要求每個同學每周要寫一篇寫話(作文),而且要求兩百字以上,一般是周末完成。兒子總是寫不好,拿媽媽的話來說,盡寫些廢話和沒有意義的東西。于是乎寫作文變成了下面的流程,媽媽出題目,給兒子說幾段結構,分別說寫什么內容,具體的文字兒子來寫。兒子總是花很長時間來問媽媽怎么寫。。。最后變成媽媽給兒子打草稿,兒子照著抄一遍。。期間,磨洋工、責怒,返工頻頻發生。最后,一遍思路清晰,文字流暢的作文交到老師面前。
拿兒子的話來說,寫話太痛苦了,每個周末花很多時間在這上面,還要挨不少批評。
寫話,成了兒子的煩惱,甚至影響了整個周末的好心情。
昨天,又因為寫話,從下午拖到晚上10點過才完成作業。
事后跟老婆聊了關于孩子寫話的事情,我的意見是,小學二年級的小孩,讀的東西有限,邏輯思維沒有建立,怎么寫的出她所要求的寫話?能不能放低要求,只要是語言通順了,就讓他過關?
老婆的意見是,一是寫的不好,老師會批評他,批評家長不認真對待。二是如果從開始就放松要求,以后只會越寫越差。
請經歷此過程的爸媽們聊聊怎么對待這個事情?
自己也準備研究一下非常老師大作“寫作文 多大點事”,想當初自己的情況,似乎也跟兒子差不多。
再補充說幾句,讓孩子把并不存在的心情編出來,把所謂的對外部壞境的感覺,用好作文所謂的“生動”的方式描寫出來,是不是某種程度上就是教孩子編瞎話?比如到公園去玩,這個歲數的小孩子,不會去關注花美不美,樹上是不是發出了嫩芽,只想好玩的事情和好吃的東西,問他自己有什么感受,他就說“不好玩”,有個零食還挺好吃的,這個是真實的感受,但沒法寫在作文上啊。如果要描寫公園的景色和周圍的人,他可能又完全沒有去注意這些。是不是家長和老師,對所謂好的作文的要求,太過于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