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合同約定管轄是否有效嗎
借款合同屬合同的一種,而對于合同糾紛的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由此可見,借款合同中約定管轄法院只要不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就是有效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二、借款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借款合同履行地的確定原則是: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后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條規定,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
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三、借款合同糾紛都有哪些原因
(一)借款合同到期后,借款人拒不還款。借款人只顧個人利益,不信守合同,信譽低下,合同到期后,有償還能力卻拖欠不還。有些企業、部門單位頻繁更換法定代表人,且許多“新官”不理“舊賬”,致使金融部門的收貸擱淺,只好訴諸于法律。
(二)擔保人法律知識欠缺,有還款能力,拒不承擔保證人的義務,因這類案件均有擔保人,且擔保人不止一個,當借款人不能按期歸還借款時,按照《民法典》的規定,作為連帶擔保的保證人就應承擔還款責任,但絕大多數擔保人,這方面的法律知識欠缺,弄不清一般擔保與連帶擔保的區別,認為借款人應先還款,借款人不還,自己有償還能力也不應還,有不少擔保人在強制執行階段還振振有詞的說:“我又沒有借銀行的款,憑什么讓我還錢?”。
(三)借款人經營虧本,沒有償還能力,也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另外,借款人為躲避債務,外出打工,沒有確切地址而導致欠款不能歸還,信用社為此起訴的也不在少數。
(四)借款方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履行合同困難。在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中,一些企業由于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而導致企業嚴重虧損、資不抵債,無力償還貸款。
(五)貸款方審查制度不嚴。不法分子乘機鉆空子,利用虛假證明,私刻他人印章,偽造保人手續等手段騙取國家貸款。
以上就是法律快車小編為大家整理介紹的關于“借款合同約定管轄是否有效嗎”等相關法律知識。借款合同當中可以約定管轄,只要約定管轄法院只要不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就是有效的。如果您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歡迎咨詢法律快車,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