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饃“蒸”出祝福春聯“寫”出吉祥(圖)
1月21日,中山古鎮當地居民同享“千米長宴”,共迎新春。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西安1月21日電從農歷“小年”開始,蒸饃成為陜西關中農村各家各戶的頭等大事。各家的大姑娘、小媳婦三五相約,相互幫忙,今天你家,明天我家,起面、發面、揉面、捏花色……一袋袋面粉在一雙雙靈巧的手中不斷地實現著嬗變,直到升華為富有多項祝福意味的“春節符號”。
農歷新年前夕,記者來到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這是一個具有700余年歷史的文化古村。村子建在一個小山坳里,上百座古香古色的小院比鄰而建,猶如一座環形城堡。各家各戶門前都支起一口大鍋,一縷縷炊煙穿透清晨的薄霧縈繞在村莊上空,一陣陣饃香伴隨著濃厚的“年味”沁人心脾。
大鍋里架著四五層籠屜,籠屜里面則是當地群眾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的必備禮物花饃。“蒸饃是我們這兒過年的大事,基本每家都得蒸上幾十斤面?!秉h家村一組村民黨令國邊捅爐火邊對記者說,“中間夾著棗子、旁邊捏著小花的饃叫‘獻爺饃’,用來祭祀祖先;有弧形花紋繞一圈的叫‘餛飩’,晚輩給長輩送禮時用;捏著各種造型的叫‘娃娃饃’,是長輩給晚輩回禮時用的?!?/p>
在以農耕文明見長的關中地區,“耕讀傳家”是普遍家訓。蒸花饃是婦女們的拿手好戲,而寫字作對聯則是男人們的看家本領。韓城人劉立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從小練就了一手好字。記者在韓城老城書院街上見到他時,他正在擺攤寫春聯。
記者正跟老劉聊著,一位年輕人來到老劉的攤前,說自己的龍鳳胎正好大年初一過“百歲兒”,想求一副喜慶的、契合自己家情況的對聯。老劉思索片刻,鋪開裁好的空白紅紙揮筆寫下“瑞雪盈庭石麟降世,祥云護合玉燕投懷”?!罢娌诲e,就是它了!”這位年輕的父親捧著對聯樂呵呵地說。
陜西關中特色年俗:
相關專題
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