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讀《孟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1934年暑假,清華大學系主任,著名數學家楊武之,想給自己上初一的兒子補課。
你可能以為,他會給兒子補習數理化。
但事實是,他請人給兒子補習的,竟然是國學經典《孟子》。
而這個接受補習的孩子,就是后來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
1997年,楊振寧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的時候提到了這段往事:
“《孟子》中有很多儒家的哲學,你可以了解整個中國的思想方式。
現在回想起來,這對于我整個人的思路,有非常大的影響,遠比我父親那個時候找個人來教我微積分要有用得多。”
讓人不禁感慨:《孟子》到底有什么來頭,對楊振寧的影響如此之深。
我們都知道《論語》中隱藏著很多人生智慧,但大多數人卻對《孟子》知之甚少。
《孟子》一書中,隱藏著取舍之道、浩然之氣和進退自如的大智慧,每個人都值得讀一讀!
楊振寧后來也在自傳中直言:
他幼年時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為了他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換言之,孟子的話在他心中形成了一套價值系統,成為他面臨人生重大抉擇時的指路明燈。
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孟子
到底有多可愛?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孟子,不僅是儒家學派的繼承者,更是孔子的小迷弟。
作為一名合格的粉絲,孟子不僅為偶像應援打call,還汲取了孔子的精髓,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治世之法。
但他和孔子最大的不同在于:
孔子像春風化雨,潤萬物而細無聲。
但是孟子不一樣,他懟起人來毫不客氣。
在其他學派紛紛批判儒家思想時,他敢用“禽獸”來回懟墨家的墨子和道家的楊朱。
如果君王不聽勸,孟子敢對齊宣王直說“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這是要把皇帝拉下馬的節奏啊!
當齊宣王翻臉時,孟子居然還能義正言辭地說:“我說的是事實!”
所以易中天說:“讀孔如飲清泉,讀孟如聞戰鼓。”
看上去孟子很剛,但是卻剛的很有道理。
要說起孟子最有名的故事,莫過于孟母三遷了。
孟子的父親很早就離開了他,望子成龍的孟母,為了讓他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不惜3次搬家。
更有網友戲稱:孟母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為娃提學區房的女人!
總之,在孟母的精心教育下,孟子也成了一名胸有大志的好青年。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在親子教育中,真正好的教育,其實是拼父母。
也正因為孟母對教育的重視,孟子和其他大家的一個區別就在于:
孟子總能把深刻的道理,包裝成有趣的故事,力爭讓聽者自明。
所以我們在讀《孟子》時,就像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活潑。
孟子的思想
為何到現在還很有用?
為什么孟子的思想,今天依然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面對大千世界的誘惑,誰都忍不住駐足徘徊。
可孟子說:“我四十歲起就不動心了。”
他告訴我們:心中有一套為人處事的準則(志),才能不受恐懼、疑惑的干擾而動心。
所以,面對誘惑時,當人生處于岔路口,不知如何選擇方向時,不妨想想自己的原則。
養育子女,怎樣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孟子說:“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其實,那些不愿意早起讀書,總是想夜里玩游戲的孩子,都是因為志氣不足。
一個孩子沒有志氣,學習自然不好。因為他不知道為誰而學,不懂得為什么而學。
一個人不立志,就會自由散漫、懈怠無序,從而心浮氣躁。
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問孩子一個問題:你長大后想做什么?
越早確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志向,孩子也會越奮進。
由此可見,孟子的思想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依然不過時。
30歲之后
要通過《孟子》安頓心靈
林語堂曾說過:
“現在青年人,應該多讀《孟子》,常讀《孟子》,年年再讀《孟子》一遍。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氣,與青年人之立志淬勵功夫,是一種補劑。”
只有把《孟子》讀懂、讀透,才能真正吸收孟子的“英俊之氣”,養成自己的“浩然正氣”。
所以樊登老師精心打磨,推出重磅課程《樊登講》。
不僅邀請到了央視《國寶檔案》主持人任志宏老師,用沉穩有力的聲音,傾情演繹孟子。
讓可愛又智慧的孟子走出文本,與我們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更會用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方式,帶你走進亞圣孟子的人生,感受孟子的靈魂力量。
樊登講《孟子》
到底有什么特別?
1.豪華陣容,雙大咖帶來聽覺盛宴
1、樊登精講
2、涵蓋親子、家庭、事業多個場景讓古典“活”起來
樊登講《孟子》,將經典智慧應用當下生活,為你答疑解惑!
3、匠心之作,為你帶來視聽覺的雙重盛宴
4、延伸書本50+本100+精華內容一課囊括
338元即享國學精粹
一頓火鍋的價格
領悟孟子的人生智慧
開啟人生的轉折
學習方法、職場進階、家庭教育
為人處世、道德禮儀
……
只聽一講都值回票價
你將收獲
有用
有趣
一起看看《樊登講》都有哪些精彩篇章吧
???
一頓火鍋的價格
領悟孟子的人生智慧
開啟人生的轉折
學習方法、職場進階、家庭教育
為人處世、道德禮儀
……
只聽一講都值回票價!
↓更多人文、歷史好課盡在澎湃好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