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帶讀:鄉村家庭教育不該被忽視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教育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點,發展教育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
一直以來,翻修校舍操場、資助貧困學生、控輟保學等是教育扶貧的重點。隨著鄉村學校硬件設施完善,失學輟學人數動態清零,鄉村教育如何繼續幫扶?
“后脫貧時代,鄉村教育振興要找到一些精準的,關注細節和質量提升的點,深耕細作,下足功夫,這樣鄉村教育振興才未來可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創新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提出。
很多學者調研發現,留守、家庭學習環境差……這些問題也對鄉村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發展鄉村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相配合,鄉村家庭教育值得進一步關注。
試分析:我國農村幼兒家庭教育發展現狀,從不同方面針對農村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發展我國農村幼兒家庭教育相應的對策建議。
小司建議:看完題目之后,先直接滑至文末,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思考和想法;再回到正文,查看供參考的分析角度。熱點分析角度并非唯一,重點在于拓展思路,此答案僅供參考~
疫情期間,學生無法開學。教育部發起了“停課不停學”的倡導。一時間,“在線教學” 成為教師、家長、學生心中“暫代”正常教學的寵兒。
1. 我國農村幼兒家庭教育的發展(定義+好的方面)
家庭教育是家庭內由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員所進行的有目的、有
意識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這對兒童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有家長提到了關注幼兒人際交往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 也有提到了藝術表現才能,還有家長表示要經常鼓勵幼兒。
(二)懲罰已不再是教育幼兒的最常用方法。
(三)家長開始意識到兒童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開始尊重和重視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同時表示愿意傾聽并接受孩子與自己不同的意見。
(四)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投入比例也有所增加。
2. 我國農村幼兒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現狀問題及分析
(一)家長受教育程度較之城市普遍較低,文化素質較差
農村家長平時很少讀書看報,家庭缺乏學習氛圍,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小孩子 成長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家長缺乏現代家庭教育知識,教育方法沒有針對性,也不是很科學。
(二)教育觀念片面,農村家長依然存在重知識傳授、輕游戲活動的觀念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而學習主要僅指識字、算術,有家長在評價孩子時,都將“愛玩” 作為孩子的缺點。家長雖然為孩子大量購買圖書,但這些圖書中卻多為幼兒識字、算術、唐詩、拼音等知識傳授型的書籍。對家長與幼兒主要活動的調查顯示,“和孩子一起游戲”則排在倒數第一。間接反映出家長教育觀念中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幼兒游戲活動的輕視,這一觀念也是農村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不協調的原因之一。由于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識的限制,農村家庭教育存在教育觀落后、教育內容片面、教育方法陳舊等多方面的問題。一部分交由臨時監護人照顧,與孩子缺少溝通,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留守幼兒的生活和教育,使幼兒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三)家教方法單一,“家長制”觀念仍根深蒂固
農村家長輕視家庭教育,認為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與家長關系不大。忽略了孩子必不可 少的情感心理關懷,品行和道德培養等。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擺在第一位,忽視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家庭的主要成員父親單獨與孩子交流或游玩幾乎沒有,家庭經濟投入不理智。
(四)農村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一致
部分家長對幼兒園教學過程不了解,對課程設 置不理解,與幼兒教師缺少溝通。幼兒在園內學到的東西如兒歌、舞蹈、美工等不被家長認可和鼓勵,在園內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家中得不到強化和保持。家長沒有家-園合作的意識。留守幼兒的營養狀況不佳,直接影響著他們自身的發育,影響著我國未來的勞動力素質。
(五)農村幼兒父親教育缺失,隔代教育問題顯著
由于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導致農村留守幼兒親情缺乏,與外界接觸機會少,有一定抑郁心理,性格內向封閉、不善于與人溝通,自卑感嚴重,同時存在著自私、缺乏人情味等心理問題。
(六)留守幼兒家庭教育責任真空
孩子的教育責任在祖輩與父輩間的含糊狀態下被真空起來,父母想教“夠”不著,爺奶
“夠著”教不了。農村留守幼兒由于年幼,思想單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辨別是非能力低下,加之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臨時監護人特別是年紀大的祖輩監護人不能有效監管,意外傷害事件及患病醫治不及時等事件屢次發生。
3、對我國農村幼兒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家長的教育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優劣成敗, 所以家長必須提高自己的身體、心理、文化、道德和教育觀念等方面的素養。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應該把責任全部推卸給幼兒園和教師,而忽略自己的責任。另一方面,全力配合幼兒園和教師,要盡量做到家園合作,以保證幼兒在幼兒園的受教育質量。
(二)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方式。
為了彌補留守幼兒的情感缺失,一是要保證足夠的親子時間,如果可以盡量在工作閑余 時間多和子女相處,讓其感受到家的溫暖。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要關心的是子女內心的想法,讓子女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馨。三是監護人要多與留守幼兒進行溝通,了解幼兒的想法,多給與她們以關愛,與幼兒的教師保持聯系,并及時把幼兒的情況匯報給幼兒家長。
(三)慎重選定監護人。
家長在選擇監護人的時候一定要多方面考慮,同時重視非父母看護人的家庭教育問 題。農村家長在外出務工求得生存發展的同時,需要能兼顧到子女教育問題,可以選擇就近打工或父母留一方在家等。社區盡量多提供一些可供幼兒使用的公共服務設施,如活動場所、器材、玩具等等,創設和諧的氣氛,為幼兒營造安全、充滿關愛的環境。
(四)呼吁全社會關愛留守幼兒。
留守幼兒正處于一個需要關愛和照顧的年齡階段,全社會都有責任來關愛留守幼兒和他 們的成長。大學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深入農村地區實踐,為他們帶來先進的教育資源,使留守幼兒更多的與社會相接觸,不再生活在閉塞的環境里,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能夠感受到社會各界帶來的溫馨和關愛。
(五)采取多種形式普及幼兒家庭教育知識,樹立現代家庭教育觀念,形成科學教育方法。
幼兒家長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是重中之重,家長樹立現代教育觀、兒童觀、親子觀,學習幼兒養護、保健、個性培養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要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因為社區中積極向上、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有助于現代教育理念的熏陶,從而最終形成幼兒園、家長、社區三維家庭教育網絡。
(六)促進家園合作。
家園合作是現代教育所必須的。關注幼兒教師素質,增加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全力調動幼兒教師對家庭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幼兒園要抓住一切機會與家長溝通交流,擔負起農村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重任,促進農村家庭教育的發展。
(七)建立家長工作坊,定期召開家長專題討論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組織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具體包括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咨詢站、親子學苑和家長工作坊等二家長工作坊作為一種全新的輔導形式,由于其具有理念先進、組織合理和方法靈活等特點,正在成為一種重要的輔導形式。
(八)確立幼兒園開放日。
幼兒園開放日活動可以為幼兒家長提供最直觀的示范,使他們從中獲得感性經驗。由于 城市幼兒園具有理念先進、家長教育意識強等特點,因而會定期舉辦幼兒園開放日活動。家長在實際的參與活動中也能學到一些培養子女的方法,如在日常生活和參與游戲活動中,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讓幼兒看圖畫、唱兒歌和聽故事等,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九)組織專家開展系列講座。
農村家長迫切需要掌握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策略和處理具體問題的方法,通過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可以向家長傳授系統的幼兒教育知識,針對農村家長的實際情況,講座應以傳授可操作的方法為主,通過淺顯的語言和事例,讓農村幼兒家長能夠接受并掌握。
綜上,百年大計,育人為本。加強農村地區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有利于促進農村幼 兒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幫助農村家長更新觀念,讓他們掌握科學的方法和策略,從而促進農村幼兒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