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作文,再一次揭示這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2020年高考考試全國一卷語文作文話題題目: 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的故事。全國一卷語文作文話題如下:
齊桓公、管仲 鮑叔三個人物。春秋戰國時期,管仲用兵追擊小白,。。。。請考生挑出其中一個人物,寫出自己的感受。
小白的寬宏大量,鮑叔牙的伯樂之才,寬廣胸懷,都堪稱歷史的經典,做人,沒有到那個境界,就成就不了大的事業。大到家國情懷,小到家庭單位,離開做人的一些基本規則,寸步難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學習。在這四個學會中,學會學習是排在最后一位,而學會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先做人,后成事。這也是多少人的共識。今天看來,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諧發展顯得多么的重要。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的培養上,有可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太多,忽視了對孩子如何做人的引導,將孩子培養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也很難關注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一門心思就是“分、分、分 學生的命根”
學會做人,這是一個寬泛而又宏大的話題。生活中,我們往往對某些人說出這樣遺憾的評價“不會做人”。
孫云曉先生認為,這四項學會可以歸納為三項基本的能力“做人、做事和學習”,在做人這個維度上,孩子應該有健全的人格,首要的最基本的一點是要有愛心。做人最起碼要做到“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
由此,孫云曉先生又提到:做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應該具備“真愛、誠信、責任心、樂觀”。這些品質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更值得家庭去用心培養。有愛心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會差。
今年高考,我看到一個視頻,孩子下車后,朝車內坐著的父母深深鞠了一躬。我想,為人父母者,看到這個視頻都會禁不住流下眼淚,孩子長大了,知道感恩了。
還有一個視頻,兩個十來歲的孩子做了一碗長壽面,想步行二十多里路送給在鎮上打工的媽媽。因為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孩子的懂事讓人感動。還有的孩子在上學的路上,扒開下水道上的落葉,浮渣,讓水流下去,這些小小的舉動,讓人深切地感覺到孩子的心中不單單的裝著自己,更裝著他人,有責任心,愛心,也有奉獻精神。
我鄰居家的孩子,打算高考結束后去送外賣,去接觸社會,去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
高考的學子們,明天,你們將結束人生的大考,交上試卷的那一刻,嶄新的生活已經擺在你們的面前,在適度的放飛自我之余,是否也能夠考慮父母十幾年寒窗苦讀陪伴的辛勞,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找一份適合自己做的事去修心養性。找一些關于人格打造方面的書籍讀一讀,去學做人,去學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