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匱乏是家庭關(guān)系的隱形殺手,父母要惕這
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圍繞著孩子,做事情前,首先想到的也都是孩子的喜好和利益,甚至會不惜為了孩子教育問題和伴侶爭吵,會覺得“孩子就是我的一切”、“我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孩子”。
在沒有成為父母前,我覺得這類父母值得稱贊,畢竟付出了很多。
學習了解后,才知道這其實屬于“情感匱乏”的一種。
01
什么是情感匱乏?
百度百科上給到的解釋是:
對外界刺激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對親友冷淡,對人或事缺乏興趣,無責任感,不會關(guān)心人,沒有同情心,常常顯現(xiàn)的是對事物無動于衷的表情。在內(nèi)心深處,這類人往往對外界持不信任和不滿意的態(tài)度,對感人的事件懷疑,甚至拒絕感動。
或許有父母會疑惑地說:“我怎么會屬于情感匱乏呢?我很愛孩子,對孩子也不冷淡呀。”
其實,我們大部分成人會把情感匱乏簡單地認為“愛”和“不愛”,認為情感匱乏的表現(xiàn)一定是單一冷漠的,當父母對孩子有著情感反饋時,就不算作是缺乏。
但這是一個比較片面的認知。
在心理學中,我們說人的情感和愛,應該是豐富的。單一的對象和情感都被算作是“情感匱乏”的范疇。
就拿家庭中被愛的對象來說,在一個家庭中,能夠跟你建立聯(lián)系、投射情感的,不應該只是孩子,應當還有其他家庭成員存在。
而對于單一的情感表現(xiàn),就像我們上面說到的,當你覺得“我只為孩子而活”,給到孩子的反饋是高期待和高要求,這樣肯定會出現(xiàn)問題。
我們重視孩子,這原本是沒錯的。可重視,不等于是把孩子當成一切,一切都要為了孩子,這份愛太過于沉重了,給孩子帶來的壓力也很大。
這種情感索取,屬于“情感匱乏”表現(xiàn)的一種。
02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行為也是“情感匱乏”的表現(xiàn)呢?
1.情感控制
你有覺察過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嗎?會不會沒有緣由地生氣?
如果有的話,可能你現(xiàn)在處于情緒控制的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是焦慮和恐懼。
父母情緒的不穩(wěn)定,會被一些小事激怒生氣,然后經(jīng)過情緒轉(zhuǎn)移和疊加,就把這些怒氣撒在了孩子身上。
而且當你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時,也會間接性忽視孩子的感受,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變成父母發(fā)泄情感的“垃圾桶”,滿是傷痕。
隨著他們的長大,情感會變得冷漠,不善于表達,說話很謹慎,人際關(guān)系很差,不會控制和交流情感。
2.苛責和打壓
你欣賞你的孩子嗎?會發(fā)自內(nèi)心去表揚和夸贊他嗎?
如果你不會或者是很少,可能你就是屬于“情感匱乏”。
我們不相信孩子能做好,是因為父母把孩子當成了一部分,用嚴厲和苛責的方式讓孩子按照自己規(guī)劃的路線走,在這個過程自然做不到接納和欣賞。
對于孩子來說,長期處于被打罵指責的狀態(tài),最嚴重的后果可能是無法建立自尊和自戀。
3.拒絕滿足需求
當父母不想滿足孩子的需求或者圖簡單省事,用一種“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的態(tài)度應付孩子時,這也是“情感匱乏”的表現(xiàn),因為我們直接省去了讀懂了解孩子需求的步驟。
就比如:孩子一直纏著你,想讓你陪他一起玩,這背后是在表達:我需要你的陪伴。但有的父母直接把手機丟給孩子玩,覺得這樣省些事。
有些父母雖然滿足了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卻少了情感上的鏈接,而這種鏈接就是來源于生活里的互動和溝通。
在興智學習的父母都知道,孩子3歲之前是建立依戀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期,父母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存在,起著重要深刻的影響。
當你一直用冷漠和拒絕的態(tài)度去對待孩子,這對于你和孩子的關(guān)系肯定是不利的。
4.暴力和虐待
在2022年1月1日,國家正式施行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其實背后就是把家庭教育這個事情提上了國家的層面。
我們說的暴力和虐待不僅僅是打罵孩子的身體上的接觸,還包括精神上的傷害,比如讓孩子看到、聽到家庭中打罵的行為等等。
對于孩子來說,會感到驚恐、焦慮,變得憤怒、低自尊,甚至會有抑郁的行為。
03
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很愛孩子、愛家庭,但這份愛一定不是“你覺得可以就行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留出一定的空間。
我們常說的“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就是這個道理,不能讓這個家庭的成員感受到忽視和冷落。這也是經(jīng)營好一個家庭提升幸福感的秘訣。
我們組成一個家庭,本應是各個成員之間彼此相親相愛、相互扶持的。
若你真的愛孩子,就應該學會去關(guān)心那些需要你關(guān)心和在意的家人,不僅僅是孩子。
當你的情感不再匱乏,你才有可能經(jīng)營好一個幸福的家,才能給孩子一份更健康的愛。
你有上述“情感匱乏”的癥狀嗎?歡迎在評論區(qū)和我們討論。